开车时松油门了还会喷油吗?

问题描述两点错误

概述:

  1. 电喷和直喷的异同
  2. 带档滑行的喷油状态
  3. 电驱车辆带档滑行的状态

在讨论燃油车滑行是否喷油的时候,总会有人说“电喷如何”和“直喷如何”,这个基础就是错误的;在解读问题之前要先了解电喷的概念!所谓电喷是指油路系统由油泵从油箱里抽出燃油,加压后通过滤清器和油管送至喷油嘴;喷油嘴在闭合状态时为蓄压,瞬间通电打开(喷油嘴的本质为电磁阀)后依靠高压把燃油喷出来。

这不是个很难理解的状态,相信都玩过针筒吧?用手指堵住喷口再用力推手柄,往下压到压不动的时候松开喷口就能让水滋的很远,这就是电喷的概念。

“缸内直喷”同样属于电喷,电喷系统以喷油嘴的位置分为两类。

  • 进气歧管,多点电喷
  • 伸入气缸,缸内直喷
  • 每个气缸都连接一道进气歧管,初期的电喷是“单点电喷”,喷油嘴布局在总进气管的口的位置;但由于每条进气歧管的长度都有差异,在进口混合到气缸里的时间不同则混合程度不同,气缸做功转化出的动力会有差异。

    随后升级为多点电喷,在每个气缸连接进气歧管的末端设定喷油嘴,这样就能保证混合油气的标准相当了。

    进气歧管是非常窄的,在歧管内即便斜插喷油嘴也无法以高压喷油,否则滋出的油柱会喷射到管壁上导致“空燃比失调”(空气燃料比);所以多点电喷的喷油压力大多为2.5、3.0、3.5bar,以这个压力标准喷油无法让燃油高标准雾化,油柱粒径太大则蒸发程度不理想,在短暂的压缩和做功冲程中的燃烧充分性会相当差。

    于是就有了缸内直喷,把喷油嘴伸入气缸里,以超高压喷油也不会让过多的燃油飞溅到缸壁上;即便飞溅了一部分,在压缩冲程中也能够被有效蒸发。柴油机的直喷系统可以达到2000bar的超高压力,汽油机也可以达到350bar了,超高压力可以让油珠粒径低于10微米,蒸发效率会高得多,这就是缸内直喷和多点电喷的区别。


    带档滑行和喷油嘴的位置无关

    带档滑行、减速断油,这是很常规的设定,减速时松开油门,此时的状态为发动机“被动运转”——车身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运转,车身推动车轮转动,车轮带动传动系转动,传动轴硬拉变速箱并带动发动机曲轴被动转动。既然时被动转动了,发动机为什么还要喷油呢?这不是在浪费嘛。

    而电喷系统只需要由控制单元(微电脑)加入一套程序就能实现在减速被动运转时不喷油,于是就做到了不喷油。

    流程如下:(假设车辆用7DCT变速器,从120km/h开始减速滑行)

  • 7挡,120-80km不喷油
    7挡换6挡的瞬间,喷油维持运转
  • 6挡,80~60km不喷油
    6挡降5挡的瞬间,喷油维持运转
  • 5挡,60-40km不喷油
    5挡降4挡的瞬间,喷油维持运转
  • 以此类推。

    带档滑行不喷油还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发动机始终为被动运转,其二是转速不能太高。

    自动挡汽车在减速过程中会自动降档,降档的瞬间要切断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连接,这个过程失去“被动作用力”则需要主动喷油做功维持运转。

    “降档减速·下坡”的时候会手动控制使用“低速挡”滑行,低速挡的速比会通过车轮放大曲轴的转速,如果曲轴转速过高则发动机必然会喷油;假设发动机设定3000rpm为阈值,反向将发动机转速拉动到3000转的时候,ECU会认为车辆需要按照最高3000rpm的标准去运行——此时从被动运转转变为主动输出动力,之前为车轮通过低速挡拉动发动机,之后为低速挡从发动机获取动力驱动车轮;低速挡无法实现高车速但输出的功率大于重力,车辆就能够按照低速挡3000rpm的标准车速去运转了,这就是所谓的“发动机制动”,此时是要喷油的。

    最后需要了解的是电动汽车的“带档滑行”,其实电动汽车没有变速器(乘用车),滑行时为车轮带动驱动电机运转;正常减速滑行对应“标准动能回收”模式,所谓动能回收就是发电,发电机和驱动电机的本质没有什么区别,车轮带动电机被动运转就能够用来发电,并实现减速。

    下坡的时候调整为“高标准动能回收”,调高发电量来实现减速和高效率发电,这是与燃油车降档减速所不同的,电机能补充能源、内燃机为消耗燃油,不过在正常减速过程中内燃机也能做到省油。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