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女儿生病住院的时候,收费的人说:“办一张院内卡才能办理住院,医保卡不能办理住院,钱直接存在院内卡里才行。”我就很纳闷了,医保卡为什么不能办理住院呢?
如果不是因为那一次,我和很多人想的一样,认为住院可以直接使用社保卡,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住院时医院根本不允许病人使用社保卡,交的钱要直接打在医院内部的卡里。
生病对于人们来说,是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尤其是比较紧急的病情,需要住院治疗,花销更是一笔很大的费用,有的家庭为了看病,倾家荡产者比比皆是。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
幸运的是,我国在医疗改革上做了一项重大的决定:社保卡(社会保障)的推行。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人人有社保已全面落实,得益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
从那以后,人人有社保,看病有保障,让人们看病的压力减轻了很多,可是,在享受这一福利的同时,很多人对社保卡的使用规则并不是很熟悉。
社保卡是什么?社保卡有什么用?住院时怎么用社保卡报销?报销比例是多少?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依次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社保卡?
社保卡的全称是社会保障卡,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其推行的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
从社会保险的项目内容看,它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
另外,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
根据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来看,社保大致可分为国家福利、国家保险、社会共济和积累储蓄四种,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企业)、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而且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
也就是说,社保卡的保障前提是建立在三者之间,共同出资维护群体及个人的利益。
相对于付出既有回报来说,社会保障具有五大特性:
①社会保险
即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
②社会救济
即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③社会福利
即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
④优抚安置
即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⑤社会互助
即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
社会互助具有自愿和非营利的特征,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成员自愿交费,政府往往从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也是今天要重点解释的一方面。
社保卡有什么用?
很多人把社保卡单一的看成是医疗保险,只有在看病报销的时候才会用到,这就是人们对社保卡的功能不了解导致的。
其实社保卡包含的功能很全面,里面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社保卡里面有五大功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①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为解决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②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是为了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③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是由用人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及国家财政补贴等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通过专业训练、职业介绍等手段为其再就业创造条件的制度。
④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是通过社会统筹的办法,集中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遭受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并由此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实用性法定的医疗救治以及必要的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⑤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是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熟悉和享受以上五种功能,不但可以减轻自身的生活压力,更重要的是给予我们的生活一定的保障。
而今天只回答题主的问题,介绍医疗保险的相关内容。
医疗保险通过用人单位与个人缴费,并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机构给予经济补偿,可使患者从社会获得必要的物资帮助,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医疗保险同其他类型的保险一样,也是以合同的方式预先向受疾病威胁的人收取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
2022年的农村医疗费为350元/年,城镇职工可根据当地政策,按月扣除。
当被保险人患病并去医疗机构就诊而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机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因此,医疗保险也具有保险的两大职能:风险转移和补偿转移。
即把个体身上的由疾病风险所致的经济损失分摊给所有受同样风险威胁的成员,用集中起来的医疗保险基金来补偿由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一参保人员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以本人身份证号码作为终身医疗保险号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归个人所有,定向用于医疗消费,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不得提取现金。
另外,参保人去世以后,社保里面的钱是可以被继承的,但是,不要动歪心思,目前国家对骗保的处罚力度持续加大中。
住院时怎么用社保卡报销?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以为直接把社保卡交给收费处,交上钱就可以办理住院了,其实社保卡住院报销的流程并不是这样的。
住院时,工作人员会要求本人办理一张院内卡,而预交的钱也是存在院内卡里的。
而住院之前的所有检查费和医药费,都可以用社保卡进行支付,唯独住院例外。
首先,工作人员会要求病人办理他们医院的院内卡,办理完院内卡以后,工作人员会在录入信息的时候,将病人的社保信息进行备案,然后将发票和院内卡交还给病人或家属。
住院以后之后,病人的一切费用都是从院内卡里扣钱,这期间的费用都是药品及检查100%的原始价格,是没有经过报销结算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医院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优化繁琐的流程,因为社保报销都要去结算窗口才能实施,但在住院过程中,各种检查和药品都会根据病人每天的身体状况改变,变一次,家属就要去收费窗口排队的话,耽误的是所有人的时间。
社保报销的前提是需要费用清单和费用发票及出院小结才能予以报销,住院期间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如果每天医生都要把时间浪费在开具证明上,对病人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
所以,住院的时候,大部分医院会要求病人办理一张院内卡,主要是为了病人和医生便捷性考虑。
这些钱虽然当时没有进行报销,但是在病人办理出院的时候,按照报销比例一次性报销,之前剩余的钱加上报销后的钱,会一并返还给病人及家属。
出院的时候,我们将住院时交钱的收据、社保卡、病历及银行卡信息等交到收费窗口后,剩下的工作人员会帮我们处理,至于报销多少钱,主要还是看病人的具体情况。
等结算完以后,工作人员会告诉病人及家属,住院时如果是手机交的钱,结算后钱会返回到手机支付使用的账户里。
如果交的是现金的话,剩余的钱会以现金的形式退给病人或家属,报销的钱会打到病人的银行卡里。
报销所需要的资料医院都会帮我们准备好,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享受医疗保险带给我们的福利。
保险的比例是多少?
去医院看病,人们关心患者身体状况的同时,最关注的就是所花费的费用以及能报销多少钱,究竟医保能报销多少钱呢?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①根据药份的种类报销
我国的药分为甲类药、乙类药以及丙类药,因为每年新药的研发,进口药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个数字。因为没找到最新的数字,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产药达到了19万种以上,进口药约10000种。
最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目录中社保内用药一共2535种,包含:西药:1297种,中成药1238个。
这当中,《社保目录》未收录的药品占比98.9%,已收录的药品仅仅占比1.1%,说白了,就是有90%左右的药品目前还不再医保报销的范围内。
另外,甲类药国家是全部给予报销的,乙类药得个人自付10%-35%的费用,而丙类药大部分不能用医保报销。
简单地说,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从安全性级别来看,乙类非处方药的安全性要比甲类非处方药高一些,所以乙类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超市,甚至是百货商店都可以销售,甲类非处方药则是在药店可以销售。
把非处方药按照甲类和乙类来区分,主要是在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方便大家使用药品,所以才区分了甲类和乙类非处方药。
甲类非处方药的标志是红底白字,乙类非处方药的标识是绿底白字,所以这一点大家从药盒上的标识就能够区分。
也就是说,如果用的全是甲类药,而且也都在《社保目录》内的话,是全部可以报销的,如果用的是乙类药的话,个人只需要承担一小部分钱,而丙类药的话,费用大都是个人全部承担。
②根据医院的等级报销
同样是医保参保人 为什么有时候报销比例不一样?这是很多人非常不理解的一个问题。
这和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国家鼓励参保人员,小病在基层医院就医,大病再去大医院。
医保部门为了对参保人员起到引导作用,在基层医院的报销比例往往比大一样的高,有些地方的基层医院的医保起付线也设置得比大医院更低。
因此,同种类型的参保人在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里产生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也会不同。
以我所在的福州市为例,城乡居民医保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是90%,在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在55%—65%之间。
③根据参保的类型报销
目前我国有两大社保,一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二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在参保和筹资上有所差别,职工医保年均缴费需要几千元,而城乡居民医保年均缴费只要几百元,因此报销待遇也是不同的。
例如,一个城镇职工医保和农村医保的人在同一家医院看病,所有的都是一样的前提下,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往往要高于城乡居民医保。
另外,在医疗机构和参保类型都相同的情况下,职工医保的参保人报销比例也不相同,正常情况下,同为职工医保的参保人,退休人员的报销比例比在职职工的高。
④根据参保的时间报销
因各种原因导致医保缴费中断的,中断3个月内补缴的,待遇不受影响。
但是如果中断超过了3个月,即便重新缴费后,也会导致报销比例变低。
中断缴费超过3个月的,重新缴费后含有待遇等待期,等待期内职工医保待遇按统筹区内正常缴费人员待遇的50%支付。
当然,连续缴费的时间越长,享受报销的比例也会有差异,这里就不再过多解释了。
所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下,一定不要中断医疗缴费超过3个月。
更重要的是,想要享受报销这一福利,一定要记得激活社保卡,否则就会厌恶报销,得不偿失。
另外,申请异地住院报销,就算用的都是甲类药,目前也都是按50%进行报销。
珍惜手中的社保卡,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
社保卡已经超出了自身的本色,给人们带来更加全面的保障,熟知社保卡的各项鼓励及享受福利的条件,是我们现在最应该去做的事情。
社会保障卡卡面和卡内均记载持卡人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等基本信息,卡内标识了持卡人的个人状态(就业、失业、退休等),可以记录持卡人社会保险缴费情况、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信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信息、职业资格和技能、就业经历、工伤及职业病伤残程度等。
此外,社会保障卡还是握在劳动者手中开启与系统联络之门的钥匙,凭借这把钥匙,持卡人可以上网查询信息,将来还可以在网上办理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
社保卡主要的8项作用
1.个人社会保障相关信息记录、电子凭证和信息查询等。
2.记录参保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户籍所在地等基本信息。
3.查询本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缴纳情况。
4.可持卡到医院就医,到药店买药。
5.办理医疗、失业、养老、工伤和生育等社保事务。
6.查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累计总额等信息。
7.办理领取养老金等社保事务,进行求职、失业登记,甚至参加职业培训等。
8.将具有一卡多用功能,例如缴纳水电费、公交车乘车刷卡和电子钱包功能。
最主要的是,社保能在关键的时候救我们一命,针对大病报销来说,有社保和没有社保的人,最终的结局也是天壤之别。
而住院的过程中,是不能使用社保卡的,但是社保卡的信息会被录入到医院的系统里面去,真正发生钱不够的情况下,还能紧急报销结算,以解燃眉之急。
截至2020年末,中国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到13.35亿人,覆盖95%人口和所有地市。
社保卡功能如此强大,如有遗失,参保人应及时补办。
希望《医保目录》中录入更多的药品和种类,尤其是针对重疾相关的药物,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健康长久的看到社会飞跃的变化和发展。
当然,1200万一针的“神药”,就算报销80%,普通老百姓也用不起。
所以说,人,们还是现实一点的比较好,大家说是吗?
我是老高,喜欢听故事,看故事,更喜欢分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