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最伤人的一句话是什么?

9岁那年,父母在饭桌争吵,母亲砸了我的饭碗,怒斥: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就知道吃吃吃。

我知道,这是母亲在情绪崩溃下对我说的话,可我却记了一辈子。

现在的我,夫妻和睦,儿女双全,但午夜梦回,还是会不断回忆起我的童年,还是会落泪,还是会觉得委屈。

从小,家里就很穷,父亲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爹不疼娘不爱,我7岁的时候,还是和父母挤在一个房间,一张床上。

父亲没有能力盖新房子,婚后只能住在爷爷奶奶的家。

爷爷很疼惜大伯,奶奶怜惜小叔叔,只有父亲,夹在中间两头受气。

母亲嫁进来后,即便干活再勤奋,也是和父亲一起受气。

饭桌上,奶奶不喜欢母亲,总是会在吃饭的时候,指使母亲去干农活,比如猪要喂了,外面的柴火要收进来拆房,煮菜的锅要刷干净,灶底下的灰要扒拉出来放去菜地填肥等等。

母亲把这些都忙完了,再回到饭桌,只剩下残羹冷炙。

我知道母亲一直很委屈,因为我也委屈。

老一辈比较喜欢男孩子,家中,只有母亲是生了女孩,奶奶说让母亲尽快怀一个,奈何母亲一直怀不上。

我曾扒在门缝里,听到奶奶啐母亲,说她是不下蛋的鸡。

奶奶把那种偏见,同样带到了我身上,她会骂我丫头片子,会说我是赔钱货,会嫌弃我在饭桌上夹肉多。

8岁那年,父亲在同乡人的帮衬下,接了个搬运的活计,用三轮车将一车子家具,运到一个乡镇,工钱比在市区拉货,要高得多,就是一趟很辛苦。

父亲大清早出门,叮嘱我们,他今天很晚才回来,如果受了气,忍一忍,等他回来再说。

可能是知道父亲外出了,奶奶的言行,更加变本加厉。吃晚饭的时候,奶奶指使母亲和我去灶台蹲着吃,不准上饭桌。

母亲崩溃了,把手中的碗,狠狠砸向墙角,拉着我出门了。

奶奶在身后破口大骂,说我们败家,一个碗得多少钱啊,还把门从里面反锁,不允许我们回家。

初秋的深夜,我和母亲衣着单薄,蹲坐在乡道路边,依偎着取暖。

她不停地抹眼泪,无论怎么抹,眼泪就跟断线的风筝一样,往下掉。

我从小就嘴笨,不讨喜,不知道怎么安慰母亲。

蹲在那里,腿都麻了,我从1数到100,然后把眼光瞥向路边,期待下一刻,父亲就会骑着三轮车来接我们。

路边很多蚊子,我穿着拖鞋,脚背都是被蚊子叮出的包,我不知道数了多少组100,数到犯困了,父亲还没出现。

期间,我靠着母亲打盹,半梦半醒中,差点摔了。

父亲终于回来了,夜半时分,看到蹲在路边的我们娘俩,他很愧疚。

第二天,我们搬出去了,搬去一间泥胚盖成的柴房,屋顶有一半是漏水的,父亲在那修修补补了将近2天,才把柴房收拾得干净利索,墙上和地面用化肥袋遮挡着。

为了有钱盖新房子,父亲和母亲整天很操劳,母亲除了要照顾家里,做家务,干农活,还要时不时帮父亲出去拉货,蹬三轮车,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整个人瘦弱,脸色蜡黄。

我放学后,会在家帮干活,打扫家里,喂鸡,上山砍柴。

母亲总是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了你,吃了多少苦吗?妈妈太难了,你一定要争气,你要懂事。

好像母亲人生中所有的不幸,都是我带来的。

小时候,我就知道,夹菜时菜掉到桌子上或者地上,要是没有及时捡回来放进嘴巴,是要挨骂甚至挨打的。

新衣服要是在过年前穿出去,是要被骂的。

洗碗不小心摔碎了碗,是要被骂的。

和别人抢东西,争执,无论对错,也是要被骂的。

只要我惹了麻烦,那一定是我的错,一定是我不懂事,不能理解母亲的辛劳。

往往这个时候,母亲就会哭天抢地,红着眼眶骂道: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

这是我听过最伤人的一句话,这句话,伴随了我整个童年。

无数次做梦,梦到自己调皮捣蛋,母亲就会在身后骂道:

“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

“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

“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

我8岁就知道,下雨是没有人会给我送伞的。曾经一次次在学校门口期待,直到天都黑了,周围等雨的同学都在家长送伞送雨鞋中蹦蹦跳跳着回家。

我只能把书包抱在怀里,快步跑回家。

工作后,下雨天没带伞,我不敢麻烦身边的同事朋友,一个人默默地等雨停。

9岁那年,父母攒了钱,开始盖房子。资金有限,为了最大限度节省人力物力,父亲只请了一个专业盖房子的工人,然后父母亲一起帮着盖房子。

运沙、买水泥、挑浆、搬钢筋、砌墙,烈日下,戴着草帽,汗水湿了衣裳,又被晒干。

母亲瘦弱的身子要挑浆,腰都被压弯,从早上六点多就开工,忙碌到晚上十点多。

她太累了,急需一个发泄口。

刚做好饭,母亲一边吃,一边骂,说太累了,实在是太累了。

父亲用僵硬的口吻安慰母亲,不断重复着:忍一忍就好,忍过去了,就有新房子住。

母亲停下了扒饭的手,把碗重重地摔在桌上,崩溃地哭诉:为什么要忍,我不要住新房子,一家子都去住大街吧,我不过了。

然后,伸手把我的饭碗砸掉,指着我的鼻子骂:你就知道吃吃吃,半点忙都帮不上,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

那个场景,我如今34岁,依旧深刻得就像昨天发生一样。

那种帮不上忙的愧疚、无能为力的难受,比具体的不开心更难挺过去。

砸碗的母亲,蹲在地上崩溃的母亲,披散着头发的母亲,以及,拖累了母亲,不知所措的我。

那是一段很艰难的岁月,我们一家三口,在贫穷的侵蚀下,互相折磨,又互相治愈。

父亲总说,熬过了就好。好在,我们真的熬过去了。

生活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活着的人,父亲母亲本质是勤劳质朴的,不停地工作,不停地攒钱。

7年不到,我们家,就过上了稍微松动的日子,母亲也变得和善了很多。

不会再骂人,不会再打我,常常会关切地问我,学校功课多不多,成绩有没有进步,需不需要帮你送饭到学校补充营养?

我总是很懂事地摇摇头,说不用那么麻烦。

原生家庭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和自信,也会失去撒娇和提要求的本能。

那句从前时不时回响在耳边的话“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那句会让我做噩梦的话,在生活富足后,已经很少会侵扰我了。

不幸的童年真的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虽然表面乐观坚强,但只有自己知道,内心时不时像被猫爪子挠一样,压抑,难受。

我28岁还不会撒娇,不会索取,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跟别人说我不痛,别人对我好一点点,恨不得双倍回报回去,常常会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对我那么好。

直到遇到现在的老公,才知道,不小心打碎碗,是不会被骂的,还会被人关怀着说你以后少洗碗了,笨手笨脚的。

手被磨破了皮,是要拿创可贴贴着,3天不沾水的。

买很多的新衣服新鞋子,是不会被骂的。

下雨天,也会有人撑伞来接我的。

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也许还有的人,终其一生努力,就是为了和原生家庭和解。

我希望这辈子再怎么崩溃,都不会对我的孩子说出:“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