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为什么不拿下西奈半岛?

以色列表示:拿下过,但是感觉弊大于利,又给还回去了。

1967年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军队攻入埃及,将亚非两大洲的连接处西奈半岛收入囊中,并且拒不归还,这一战略要冲与能源重镇成了以色列的囊中物。

占领西奈半岛之后,资源匮乏的以色列基本实现了石油的自给自足,而且西奈半岛扼守着苏伊士运河,看起来这给以色列带来的好处实在是不小。

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却在1982年根据《戴维营协议》将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从此之后退出此地,再也没有染指,而这也是因为以色列吃下西奈半岛后出现了消化不良。

西奈半岛面积达到6.1万平方公里,这个规模比整个巴勒斯坦地区还要大一倍,这里靠近古埃及与新月沃地,与诸多中东地区的古文明都有所瓜葛。

无论对于埃及,还是对于犹太人来说,西奈半岛都非常具有意义,不过很长时间之内,西奈半岛都是控制在埃及的手中,作为埃及的土地而存在。

原本西奈半岛,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仅仅是作为亚非两大洲之间的陆桥,但是自从苏伊士运河开辟之后,西奈半岛的价值变得越来越突出。

西奈半岛的西边就是苏伊士运河,这里是地中海与印度洋之间最便捷的水运要冲,所以西奈半岛的军事战略价值就相当高,对于区域内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如此。

中东是个出了名的乱地方,经常打来打去的,而中东各种冲突的中心问题,就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问题,自从以色列建立,双方就打得没完。

近代在西方的支持之下,以色列得以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然而在以色列建立的次日,阿拉伯各国就对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攻击,也就是中东战争。

埃及也是伊斯兰世界的一员,也属于阿拉伯国家成员,因此当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埃及也参与其中,埃及就在以色列眼皮子底下,更容易受到攻击。

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短暂攻陷西奈半岛,但不久后就撤离了,直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短短六天,以色列攻占了周围超过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与戈兰高地等地,全都被以色列所占据,而这一次以色列并没有撤离,还直接派重兵驻守。

原本,以色列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区资源极度匮乏,不仅土地狭小贫瘠,而且啥都没有,但西奈半岛就不同了,虽然当地也大多都是荒漠戈壁,却也有一定量的水资源。

另外最重要的是,西奈半岛是个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以色列当然也知道,所以在攻占西奈半岛之后就进行了开采,以色列的能源供应得到了很稳妥的保障。

得到了西奈半岛之后,以色列获利颇多,尤其是在能源领域,但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以色列占据西奈半岛,也引发了更多的麻烦,这也导致后来以色列又将西奈半岛还了回去。

要知道,西奈半岛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之处,是苏伊士运河的咽喉,因为西奈半岛被以色列所攻占,以色列与埃及之间都剑拔弩张,在苏伊士运河沿岸陈兵对峙。

如此一来,苏伊士运河就变得非常不安全,这条对于全球贸易与能源运输至关重要的水道因此被阻塞,这下子引起的麻烦,可就不是以色列所能处理的了。

埃及在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之中分量不轻,是个很强大的国家,埃及因为西奈半岛与以色列之间作对,这让以色列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艰难。

本来还算是得到了好处,但西奈半岛给以色列带来的生存压力与危机,要比好处更甚,西方各国也纷纷对以色列进行施压,因此促成了后来《戴维营协议》的签署。

最终以色列与埃及之间签订协议,正式归还了西奈半岛,以色列撤离,直到如今西奈半岛仍旧是属于埃及的,在埃及的实际控制与经营之下。

失去西奈半岛,看起来好像是以色列的损失,然而恰恰相反,虽然失去了面积巨大资源丰富的西奈半岛,但以色列归还的时候,与埃及的关系大大和缓,还获得了埃及的能源供应。

以色列与埃及的关系好转,最终建交,这直接让以色列撕开了中东的困局,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原本的围攻态势被撕开了个巨大的口子,以色列的生存环境得到巨大改善。

对于以色列而言,西奈半岛的确很有价值,土地、能源、资源、战略要冲,但是这个地方一旦被以色列所染指,那么必然会受到极其巨大的压力,这不是以色列所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