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退休前一年六级晋升五级影响“视同缴费指数”计算吗?

视同缴费指数是在计算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养老金时才用到的一个指数,这个指数的高低将会影响“中人”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一、视同缴费指数在计算养老金中的作用。

“中人”的养老金由三部分相加构成,一是基础养老金,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三是过渡性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这两部分养老金都与视同缴费指数相关联。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1%。

其中,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实际平均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年限。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视同缴费指数高,本人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就高,从而就会使基础养老金高。

2、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度系数。

其中,过渡系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地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过渡系数保持一致。

从公式中可以直观地看出,视同缴费指数高,过渡性养老金就高。

因此,视同缴费指数在计算“中人”养老金的过程中作用是很大的,指数高,养老金就会高。

二、视同缴费指数与什么有关。

视同缴费指数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由各省级地区统一确定的。 各地都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经测算,形成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务职级(技术等级)和工作年限相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中人”在退休时,将根据本人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和工作年限等来确定本人的视同缴费指数。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来确定的。

三、事业单位专技六级岗位退休与专技五级岗位退休,视同缴费指数会相差多少?

事业单位专技六级岗位退休与专技五级岗位退休,因为六级岗位与五级岗位的岗位、级别是不同的,因此,其视同缴费指数肯定是不同的。视同缴费指数会相差多少,那是没有一个准确的数的,相差的数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

因为各省的视同缴费指数是不一样的,有的省在不同的城市,其视同缴费指数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六级岗位或者五级岗位所对应的薪级不同,视同缴费指数的差距也会不一样。所以要想知道每个人退休时的视同缴费指数是多少,那就要去退休所在地去查。

比如说,某地的薪级33级的事业单位专技人员,专技六级、专技五级岗位的话,视同缴费指数分别为2.0654、2.1152,两者相差0.0498。

根据以上相差值,假设退休时社平工资为6000元,视同缴费年限均为20年,过渡系数为1.4%。那么他们的过渡性养老金每月就会相差80多元。如果算上视同缴费指数的不同造成的基础养老金的差额,两者每月养老金相差一、两百元是很正常的。如果退休时社平工资高一些,相差额将会更大些。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专技人员中的“中人”在退休前一年由专技六级晋升为专技五级,退休时其视同缴费指数会提高,从而造成其养老金水平也会提高。因此,在退休前,作为“中人”只要能晋升,就要尽可能地实现晋升。晋升后其养老保险待遇也会相应提高。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