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过马肉、驴肉,其中驴肉简直是人间美味,但在我们村,老人严肃的说道:“不要吃骡子肉!”甚至有些地方,如果有子女吃了骡肉,老人还会悲痛的大哭一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马肉到底能不能吃?如果能吃,为什么没有普及?
马肉富含蛋白质和各类氨基酸,还有1%的珍贵糖原,相比于富含矿物质的牛肉,马肉一点也不逊色,除了钙含量比牛肉低一点之外,锌、钾、磷、镁、钠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牛肉。
此外,马肉富含维生素A、B1、B2以及维生素E,其中维生素A的含量可达102mg/kg,数值明显高于牛肉。
如此营养丰富的马肉,为什么不像牛肉一样大面积普及呢?
其实马肉一直就有售卖,价格大概在50~70元/斤,比牛肉都贵,再加上营养丰富,照理说马肉能成为大家心中的高质量肉类,但事实摆在眼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马是人类的“伙伴”,人类与马相处,很容易产生感情
在我国古代,牲畜一直是官府的重要资源,牛跟农业耕种搭边,而马比牛更重要,它不仅涉及信息运输,还跟军事作战紧密相关,例如战斗力和灵敏度都很高的骑兵。
放在农户家中,马又是非常不错的劳动力,就算当下,北方很多牧民家中,依旧用马来充当交通工具,但马和牛不同,马作为大型牲畜,却没有牛的反刍能力,并且马需要吃优质草料,在古代,一般家庭如果有一匹马,想杀都要经过官府的批准,官府说不能杀,那就不能杀。
马对人类社会的作用非常巨大,同样,作为感情丰富的人类,很容易跟马儿产生感情,不到迫不得已,主人是不会将马出售或直接吃掉的,即便放眼如今,我们还是将马儿当做是人类的伙伴,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内心抵触马肉的。
2.马肉的经济价值不高
古代为什么会有“马无夜草不肥”的说法,原因是马适合少食多餐,也就是说,马吃一会就饱了,但也饿的很快,所以需要有人经常去喂食,而且马的运动量大,不像牛、猪一样能圈起来养殖。
此外,马的消化系统远不及牛,自然生长速度也比牛、猪要慢很多,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如果要让牛羊涨1斤肉,只需要喂100斤草料,但如果要让马涨一斤肉,就需要喂200斤草料,再加上人工不间断多次喂食,饲养成本明显高于牛羊猪。
3.马肉口感较差,甚至有些“臭”
自古以来,马肉的口感一直备受争议,甚至有人说马肉存在毒性,我吃过马肉,总体来讲,马肉不容易咀嚼,还有一股腥膻味。
难以咀嚼是因为马肉脂肪含量低,肉质纤维粗大,吃起来很难嚼的动,再加上马肉本身的味道,至今都没什么比较合适的烹饪手法,特别是中原地区,非常吃不惯马肉,但要说马肉是“臭”的,未免显得太过夸张,可能腥味比较重吧。
驴肉这么“香”,为什么没有普及?
驴肉到底有多好吃?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还真不是瞎吹的,我前几年吃过驴肉火烧和卤驴肉,那味道真的很鲜美。
驴肉的不饱和脂肪酸远高于牛肉、猪肉,特别是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肉质细腻柔和,吃下去非常有嚼劲,但又不像马肉那样难嚼,并且驴肉没有腥臭味,味道浓香鲜美且不油腻,朋友们有机会可以品尝一下,例如驴肉火烧、金汤驴肉等等。
除了驴肉之外,驴皮的价值也很高,阿胶糕中的阿胶,指的就是用驴皮熬制出来的胶质。
可为什么口感这么好的驴肉,驴皮价值这么高的驴,却没有在养殖圈普及呢?
主要是因为驴的饲养风险高,出肉率低,综合养殖评分较差,不适宜大批量养殖。
繁殖因素一直是养殖业的重要影响因素,配种时期非常重要,相比于猪、牛、羊的20天(大约),驴只有短短的10天,稍微有点差池,就很容易错过机会,而且驴的初配年龄要在3岁以后。
再者,猪的孕期是110天,黄牛的孕期是270天,水牛的孕期是340天,而驴的孕期,整整高达365天。
试想一下,一头驴从宝宝到可以交配,需要3年,成功怀孕后还需要1年,也就是说,一头驴宝宝从出生到生下小驴,需要4年时间,在此期间,如果遇到一些养殖疾病、市场变化等情况,很容易大亏一笔,所以大批量养驴,本身是个非常冒险的行为。
再者就是驴的出肉率低,驴肉始终属于小众产品,老百姓吃得少,市场需求就少,养殖户处于经济效益考虑,自然也不会投入大量资金去养驴。
为什么有人坚决不吃骡肉?
一般而言,骡子指的是公驴和母马杂交后所生的种间杂种,公驴和母马所生为马骡,公马和母驴所生为驴骡。
为什么有人不喜欢吃骡肉呢?
1.感情深厚
骡的体型介于马和驴之间,作为二者杂交后的产物,骡既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同样兼备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
骡子对食物的要求没有马一样高,寿命一般在20~30年,勤勤恳恳帮助主人干活的骡子,即便主人再冷漠无情,这么长时间也会把骡看作“家人”,特别是古代农耕社会,有骡子跟没骡子的家庭,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基本上没人会杀掉一生都在奉献的骡子,主人家更不会吃辛苦劳作一辈子的骡肉。
2.骡子肉的口感较差,寓意不吉祥
骡肉和马肉差不多,肉质纤维较多,吃起来比较柴,再加上烹饪不当,骡肉的口感明显比不上驴肉、牛肉、羊肉等等,而且还有股腥味,如果自身肠胃功能不好的话,不建议多吃骡肉。
最重要的一点是“寓意”,我国古人一直有“吃啥补啥”的概念,虽然今天知道,这种观念没有科学依据,但在科普知识落后的古代,古人对此深信不疑。
而骡虽然同时具备马、驴的优点,在农耕社会有着强大的作用,但唯一的缺点是无法生育!
特别是在古代,人们都注重传宗接代,如果吃了骡子肉,就顺带着把“无法生育”的色彩也转移到了自己身上,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人对骡子肉都很排斥,但千百年传下来的思想,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即便现在很多落后的农村地区,仍有老人严肃告诫年轻人不要吃骡肉。
值得一提的是,吃骡子肉和人类生育没有半毛钱关系,封建迷信思想不可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