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王爷、丞相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太师是一个加衔,就是一个荣誉性的头衔,不是具体职务。就是说:太师是一种尊称,不是负责具体事务的官职。
太师就是皇帝的老师,历朝历代都是三公之一,而且是皇帝排名第一的老师。皇帝一般有三个老师,他们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师主要负责教授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傅主要负责教授皇帝文化知识的;太保则相当于皇帝的体育老师,负责皇帝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一般作为武将加衔。
太师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头衔,加封为太师,皇帝就会以师礼对待,其他的大臣更是对太师毕恭毕敬的。太师一般都加封给了宰相等位高权重的大臣。我们从电视剧里看到,很多时候都是大权臣或者是国丈加封了太师。像:潘太师、庞太师、秦桧等等。他们都是权倾朝野的大臣。不过,我们千万不要被误导,实际历史上,活着的时候被加封为太师的大臣就如凤毛麟角一样的稀少。毕竟,加封为太师后就到了极限无法再加封了。像整个明朝只加封了一个活着的太师,就是张居正。
太师、太傅、太保都是正一品。他们的副手是少师、少傅、少保,是从一品。这些虽然只是加衔,是虚职,但是大臣们也不是容易获得的。像岳飞,也只是少保头衔,死后才被追封为太师;南宋名将韩世忠也是死后被追封为太师的;明朝于谦功劳之大,也只是少保;整个汉朝只有一个太师董卓,好像还是自己加封的。我们都知道:鳌拜就是被皇帝承诺要加封为太师,才被诱惑独自进宫遭到擒拿的。由此可见,太师这一头衔的诱惑力有多大。
王爷是一种爵位,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是职务。古代贵族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而皇族的爵位就是王。宋朝的王爷有亲王和郡王两级。亲王大于郡王。宋朝的皇族子弟一般都是亲王。异姓封王的封为郡王。像韩世忠被封为通义郡王,追赠太师。岳飞被追封为鄂王,也是郡王。
丞相是古代的政府首脑人物,是辅佐皇帝的官员中的最高职务。很多朝代,根本没有丞相。北宋就不设丞相一职,而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像同中书门下,左右尚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都属于宰相。南宋又开始设置丞相。丞相因为权力太大,有时候就分设左右两个。
开封府尹是宋代的一个重要岗位,位在尚书之下、侍郎之上,一般为从一品或者正二品。开封府是首府,是北宋的都城,因此府尹的地位显赫。府尹总领府事,掌管京城的民政、司法、治安、赋税徭役、户口等政务。
开封府尹并非常设官职,大多都是由储君兼任。而负责开封府行政事务的官职是“权知开封府”,也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中枢官员。包拯就是担任此职务的。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知府。包拯的权知开封府是正四品,但是他的一些加衔级别较高。像学士是正二品;后来的大学士就是一品了。
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是中央政府的六个业务部门,长官是六部尚书。
第一、吏部:负责全国的官员的任命、考核、升降等工作。
第二、户部:负责财政收支、粮食调拨、农业生产、税收等。
第三、礼部:负责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的科举考试及处理藩属和外交事务。
第四、兵部:负责选拔武官管理兵籍、军械、军令等。
第五、刑部:负责行使最终的司法审判权。
第六、工部:负责工程建设,水利、园林、皇宫的修缮、皇陵的建造等。
应该说,开封府毕竟属于地方一级政府,地位低于六部的。但是,由于开封府尹往往高配为皇储或者是大学士,所以开封府尹这一职务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排名在六部之前了。而且开封府尹有时还有监察百官的权力。
像包拯就被皇帝授予了监察百官、先斩后奏的权力。包拯也充分利用了这个特殊岗位的特殊权力,大力反腐倡廉、为民请命、不畏强权,也一度使得朝廷上下弊绝风清。包拯也被人们称为“包青天”而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