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伯伦的各项得分数据如此惊人,在篮球界中的地位却不及乔丹,同位置相比也不如贾巴尔呢?

告诉大家一个“冷知识”:1980年,NBA官方为纪念联盟成立35周年评选过一次NBA历史最佳球员、最佳教练以及最佳球队,其中最佳球员得主是比尔-拉塞尔,除此之外还有最佳阵容12人(含拉塞尔,这个“百科”里面也有提)。这是NBA官方有史以来唯一一次评选“历史GOAT”,之后都只有“50大”、“75大”(关于这件事,还有一个“小插曲”,后面再来说吧);另外,好像是在2019年初的时候吧,恩比德曾公开说过“张伯伦才是历史第一人”…这事在当年也引发了轩然大波,几乎所有人都在一边倒的批评恩比德让他“闭嘴”,而阿泰前几年也这么说过,同样被人痛批…

由此可见不管是在乔丹横空出世之前还是之后,张伯伦要竞争历史第一人确实没有任何“群众基础”,我觉得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由于时代的原因,那个年代的竞争压力确实小了不少,而篮球这项运动(或者说竞技体育)又非常看重总冠军,我感觉要比足球还严重,因为你比如说每届世界杯亚军、季军甚至四强、八强都有人拿出来作为某某球员、球队的”荣誉证明”,可是NBA没有,你见过谁把亚军作为自己喜欢的球员、球队炫耀资本的?

第二,客观的说老张数据的的确确是有点“水分”;

第三,竞技体育的精神方面老张不是特别让人推崇。

【先声明一下,我算是个“张吹”,只是实事求是的探讨问题】

首先那个年代竞争压力确实是不如现在那么激烈的,张伯伦刚进入NBA的时候全联盟就只有8支球队,他最巅峰的61~62赛季也就9支球队,66~67赛季开始才逐渐增加到10支、12支、14支…可哪怕直到张伯伦退役的72~73赛季,全联盟也就才17支球队,他职业生涯中与之竞争的球队平均就只有11支。即便你不懂篮球、虽然都是常规赛打82场(67~68赛季前是80),但就按照概率来算,12分之1的“命中率”和现在的30分之1都是没法比的。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宽松”的环境下,张伯伦却仅仅拿到了2个冠军,在加盟湖人之前更是只有1冠,篮球比赛没有冠军有什么意义呢?而且压着他的拉塞尔本身也足够竞争GOAT。你也不用扯什么“绿军全员名人堂”之类的话,很多东西只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在拉塞尔加盟之前很明显绿军就是没有那么强大的竞争力,所以你没有办法去证明究竟是其他队友吃了拉塞尔的“红利”还是拉塞尔占了队友的“便宜”。另外,事实上张伯伦队友也不差!

在费城勇士期间,队友有保罗-阿里金,两届得分王,名人堂成员,50大、75大之一,生涯场均22.8+8.6+2.3,更是在56年带领球队拿到过总冠军;盖伊-罗杰斯,两届助攻王、名人堂成员,生涯场均11.7+4.3+7.6,巅峰赛季是18+5+10,和老张搭档的巅峰赛季也是14+5+10,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助攻上10是很可怕的;除此之外还有名人堂成员也是56年总冠军时的首发前锋汤姆-古拉,巅峰15+10+5(61~62赛季)。

而到了“数字人”队以后,队友中有7次入选最佳阵容,名人堂成员,NBA历史50大、75大之一的豪尔-格瑞尔;72~73赛季ABA联盟MVP,历史50大、75大之一,生涯20+10+4的名人堂成员的比利-坎宁安;名人堂成员,巅峰20+7+2的切特-沃克

你看,张伯伦身边同样有6个名人堂其中3个50大、75大之一的队友,平均每队3个名人堂级别,和拉塞尔差了很多吗?50大、75大队友拉塞尔也就4个,这真不能说老张“队友CBA”…

而NBA是一个非常看重总冠军的联盟,只要你不是抬杠,不拿霍里这种来说事,大部分人都会像乔丹那样认为5>3、5>4…这是一种根深蒂固思维,老张就是【拿不到】更多的总冠军,怎么“吹”都没用,要是他拿到5个总冠军或许就真的跟乔丹能竞争一下,毕竟其他荣誉太吓人了,4MVP、11篮板王、7得分王、1助攻王、10最佳阵容(早期不设置最佳防守),扣除总冠军(包括FMVP)数量我觉得是可以压过乔丹的,至少“不会输”吧?

第二个问题就是他的数据方面,张伯伦的数据的确太让人震撼了,不过也确实因为时代的原因造成了些许“水分”或者说“误差”。

首先我上个星期刚提到过的,篮板方面张伯伦是【绝对】吃了联盟“红利”的,因为那个年代投篮非常不准,还属于技术“拓荒期”,普遍命中率是41%~45%,他职业生涯联盟平均应该是43%…你不要认为也就比现在少了2%不算太多,那是由于当初没有三分大家都在25英尺以内的距离出手好吗?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联盟两分球命中率是50.1%,差了7%的命中率!这会多产出多少篮板球?从59~73赛季联盟场均篮板球大概在62~65个左右,而近十年平均在43个左右,场均多出来了近20个篮板!

因为不仅仅投得不准,甚至当年的节奏还超快,现在平均维持在98的Pace,而当年应该在110,所以场均出手次数常年维持在35个以上,比现在多了15次左右,多出20个场均篮板也就不奇怪了…

其次,我说过好几次了,64~65赛季之前联盟的三秒区非常小只有6英尺,作为中锋(内线)在那个年代“薅”篮板比现在要轻松,而且没有三分球的情况长篮板产量非常低,杵那基本上就是这些大中锋的囊中之物。

不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当年的篮板统计方式“有问题”或者说“不规范”,有个人篮板、球队篮板和【死球篮板】三种,其中“死球篮板”是指对手在罚球第一罚不中的时候产生的那个“篮板”…这个“篮板”的统计方式非常“吊诡”,因为根据“规则”一般都是算在防守方最接近篮筐的那个球员身上,你告诉我这个时候假如防守方是张伯伦所在的球队,那么谁站在最靠近篮筐的位置?一定有一个是张伯伦啊?哪怕“平均分”(毕竟对面还会站一个队友),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篮板”也会分给张伯伦一半!

老张那个年代的平均场均罚球次数在36个左右(现在是23个左右),算两队各一半18个吧,当年的罚球命中率平均73%,也就是要丢掉5个,假设第一罚和第二罚命中率也一样,即产生的“死球篮板”场均是2.5个,那张伯伦至少场均能“捡漏”1.25个篮板!甚至根据当年的统计员回忆(当时是手动统计在纸上的),这种“死球篮板”一般不会给大前锋或者其他位置球员都是给中锋…毕竟那个年代都是“中锋的天下”啊?球队还喜欢推销、包装自己的当家球星,啥好处都会先给中锋或者当家球星的,也就是说老张不需要跟队友“平分”,而是独享2.5个!

前面提到的命中率、节奏问题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做简单的“数据还原”,每场多出来20个篮板,两队平均分,老张又能拿到自己队里50%的话也多了5个,这是时代的客观原因“多出来”的;而“死球篮板”的2.5个就是时代的主观原因“多出来”的,假设我们考虑进去这两个问题,老张就应该要“扣掉”7.5个篮板,再考虑到69年以后联盟就更新了篮板统计方式并且命中率提高,“扣掉”6.5个应该不过分吧?

那就是说把他放到现在,场均篮板应该是16.4个左右

16.4个场均篮板和实际上生涯22.9个场均篮板比起来,你是不是就觉得不那么“夸张”了?

至于进攻端的问题我倒是觉得没有篮板端“水分”那么大,说他出手多、“刷”分是不客观的,我就问你,队友平均命中率在41%~42%,而他是54%,不给他投那给谁投?给教练投?要说“水分”也就是节奏问题了,Pace高了10点,一队会多出7次左右的出手。但哪怕给5次张伯伦出手,以他的巅峰命中率来算也就多得5分左右,他61~62赛季50.4分减去5分依旧是“吓死人”的45.4分;职业生涯场均多出手个2次(后期很多年都出手骤降,因此即便节奏快也不可能“摊”给他那么多次出手,能理解吧),生涯场均得分也就多了2分左右,依旧有场均28+历史第二,仅次于乔丹!

所以虽然我认为老张的数据的确有“水分”,但那和“刷”无关,只是时代的原因造就的【客观误差】(死球篮板属于主观原因),再换句话说:

我们给各个时代的球员拉到“同一起跑线”,老张的数据应该是场均28分、16.4个篮板、4.5助攻(当年助攻统计方式也不一样,现在助攻更好刷,所以这里也应该给老张加点没问题吧),这样你可能就不会认为张伯伦的数据有多么“变态”了吧?也就比乔丹夸张“一点点”?

当然,如果考虑到他穿的是帆布鞋…如果再计算盖帽…好像还是非常“变态”?我估计他场均是能有5~8个盖帽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老张的心态、精神力不够…

要想成为一个GOAT,竞技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乔丹为什么被称为“神”?科比为什么被很多人尊重?不就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值得所有人称赞?球技固然是其中一个绝对重要的评分项,但那种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分项”,而在这一点上老张真的很一般…

我开头说的那个“小插曲”就是1969年总决赛的时候老张和拉塞尔闹矛盾了,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因此20年没说话…

原来是当年第七场总决赛最后6分钟,老张“估计”确实是看到湖人赢球无望了,所以以膝盖撞伤为由提前下场回更衣室了,当时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怎么看似不太严重的碰撞就受伤了?他可是张伯伦啊?而后来拉塞尔在跟一群学生聊“篮球精神”的时候就“嘲讽”说老张当年提前退场是“怂货”、没担当、看到比赛无望就直接投降了,说他是个“Malingerer(诈伤者)”…

更要命的是当时的采访记者把这事转告给老张,而他听到后暴跳如雷,大骂拉塞尔是个背后捅刀子的人“Backstabber”,谁知那个好事的记者又把老张的话再传给拉塞尔,甚至还添油加醋,反正那个时候也没现在的科技水平,录像、视频不多,无图无真相,随便他说…当时拉塞尔听到后也气得够呛,两人就此“隔空互骂”了一嘴并从此“绝交”了…到1980年联盟评选历史最佳球员的时候,颁奖词就有“拉塞尔具有一个运动员所需要的竞技精神,努力拼搏,永不放弃,balabalabala…”谁知就在这个时候镜头还特意转到老张那停了好久,大概TNT也在“嘲讽”他当年的事吧?所以老张是真的被贴上了“没有竞技精神”的标签,近20年都和拉塞尔不联系…后来还是拉塞尔主动去找老张道歉两人才重归于好的…

究竟老张当时是不是“诈伤”呢?我也不知道,有可能确实是“诈伤”…因为他以前也的确经常在落后太多时就“自己玩”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早年的他和现在的詹姆斯有点像,由于心态、精神的问题整天被媒体、记者、球迷抨击,所以官方是有一点“打压”他的,尤其是第二年总决赛威利斯-里德上演“王者归来”以后,两相对比一下(拉塞尔“嘲讽”张伯伦是在这事之后)…换做你是NBA总裁也不太可能去捧张伯伦了啊?毕竟要输出那种“价值观”…

总之,老张的的确确很少有能够体现“竞技精神”的亮点,我反正不记得有啥事迹…可乔丹、拉塞尔以及贾巴尔就不一样了,能列出一大串来,这种即有球技、荣誉还有体育精神的球员,不管球迷、媒体还是联盟都会更加青睐。

所以为什么张伯伦地位不及乔丹、拉塞尔甚至贾巴尔呢?荣誉其实并非全部原因,乔丹横空出世以后联盟的统计、分析方式也更加健全了,专家们也意识到张伯伦的数据应该在原基础上“削减”些,至少在这群人眼里他的数据没有“账面上”体现的那么夸张,再因为乔丹、拉塞尔有作为一个运动员最需要传播的竞技体育精神,三大原因最终导致了张伯伦地位就在4~8之间(普遍看法),到第二的几率都不高…

当然,我依旧认为张伯伦是可以比肩乔丹的“神”…记住那可是一个穿帆布鞋打48.5分钟还一场都不休息的“神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