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6500万年前的那颗小行星现在撞击地球,显然会对人类造成重大的打击,但应该不会导致人类彻底灭绝。
大约6500万年前的某一天,那时的地球还处于白垩纪时代,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以极高的速度撞上地球,正式这一次“惊天动地”的接触,直接导致了后来恐龙种族的彻底灭绝。当然受这次撞击的影响,地球上除了恐龙以外,还有众多的动植物灭绝,但这并不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生物灭绝。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二叠纪与三叠纪交接的时期,直接导致了地球上95%以上的生物灭绝。
另外还要大概说明一点,实际上恐龙并不是因为小行星撞击那一刻直接全部灭绝的,而是由于小行星撞击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最终在后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才逐步灭绝的。所以我们其实可以进行一定的推理,假如这颗小行星在现代撞击地球,那么人类肯定不会在瞬间全部灭绝,而以人类目前掌握的科技水平,其实是有大概率在复杂的环境下持续生存下去的,所以说该级别小行星的撞击,虽然会对人类造成重大的伤害,但还是会有一部分人类能够幸存下来,并依靠自身的科技能力对应对地球产生的各种变化。
人类其实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避免让这颗小行星撞击到地球。
从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能力来看,虽然没有十足的把握规避小行星的撞击,但还是有一定概率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去避免这种灾难的发生的。
首先以人类目前的宇宙观测能力来看,一个如此大尺寸的小行星要撞击地球,那么人类肯定是可以提前很早就发现并预警的,在这个时间内,人类就可以尝试用核弹去攻击小行星,让其改变轨道。同时人类也可以考虑采取登录小行星等形式去改变其运行轨道,只要人类能够尽早发现这颗小行星,并前置性地予以应对,那么只要在小行星飞行的过程中稍微改变其轨道,那么这颗小行星就大概率不会撞击到地球。
所以说人类想要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家园,科技能力还是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如果是两百年前的人类面临这样的问题时,可能只能是束手无策了。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