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是吕后的外孙女兼儿媳妇,同时也是著名的“处女皇后”,汉文帝刘恒在登基后之所以没有杀她,主要是留着她还有别的用处。
公元前180年,掌控西汉大权多年的吕后因病去世,在她刚去世不久,以周勃、陈平为首的朝中大臣趁势将其党羽悉数诛灭,并拥立刘邦的儿子刘恒登基,是为汉文帝。
而在周勃、陈平等人诛杀吕后党羽的行动中,有一位与吕后关系十分亲近的女子,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不仅保全了性命,并且还得以善终。
这个女子,就是吕后的外孙女,同时也是吕后的儿媳妇,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
那么说,张嫣为何会在“诛吕”行动中逃过一劫呢?汉文帝刘恒又是为何会留下她呢?实际上,对于汉文帝来说,张嫣活着要比杀掉作用更大。
张嫣是一个苦命的皇后。
张嫣的母亲,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闺女鲁元公主,也就是当年在刘邦被项羽追的疲于奔命时,接连被刘邦从车上踹下去几次的那位,当时一同被踹下去的,还有鲁元公主的亲弟弟刘盈。
在经历了逃命、坐牢等诸多磨难后,鲁元公主的人生终于得到了质的改变,她的父亲刘邦登基称帝,而她本人也成了汉朝的金枝玉叶。
不过,虽说成了金枝玉叶,鲁元公主的磨难似乎还没有结束。
在公元前200年前后,由于匈奴屡次侵扰边境,而大汉当时刚建国不久,实在没有精力将其击溃,因此,为了安抚匈奴的冒顿单于,就有大臣提议,将鲁元公主送到匈奴和亲。
当时,这件事刘邦也比较认可,因此,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最终,由于吕后舍不得自己这个从小受了不少苦的女儿,在三番五次的哭哭啼啼中,最终让刘邦改变了主意。
事后,为了避免刘邦再把女儿送到匈奴,在吕后的主持下,鲁元公主嫁给了宣平侯张敖。
婚后,小两口还算恩爱,没多久就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下一个可爱漂亮的女儿,而这个女儿,就是张嫣。
也就是说,张嫣是鲁元公主的亲闺女,也是吕后的亲外孙女,而鲁元公主的亲弟弟刘盈,则是张嫣的亲舅舅。
之所以要强调这几个人的亲戚关系,是因为在数年后,吕后进行了一次“神操作”。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其嫡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在汉惠帝登基四年后,吕后决定为儿子刘盈立一个皇后,找来找去,就挑中了自己的亲外孙女张嫣。
按理说,张嫣从亲戚关系上来讲,是刘盈的外甥女,两人如果结婚的话,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属于近亲结婚,但在当时,人们对这个并不是特别在意。
另外,史料记载张嫣生的极为美丽,曾经在她小时候,她的外祖父刘邦对宠妃戚夫人说,张嫣在十年后,绝对要比戚夫人美丽得多。
不仅长得美,张嫣的性格也很好,史载她“举止端重”、“温默贞静”,总之就是集美貌与温柔于一身,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妻子。
这么好的一个女孩子,吕后思来想去,决不能便宜别人,干脆来一个”亲上加亲“,让外孙女当中自己的儿媳妇得了。
既然吕后都认为合适,别的人即使是觉得不妥也没什么用,就这样,当时只有十一岁的张嫣,嫁给了十九岁的舅舅刘盈。
婚后不久,张嫣就被立为皇后,身份的改变并没有让她性格有变化,还是一如既往地以温柔示人。
只不过,她和刘盈的婚姻,却有些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众所周知,刘盈在历史上的评价,是一个性格比较懦弱的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有个太过强势的母亲,但在看似懦弱的背后,其实刘盈还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
比如,当年他曾不顾吕后震怒,舍身保护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还有,在看到戚夫人被吕后施以酷刑之后,刘盈更是大病一场。、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刘盈这个人,可能不是一个好皇帝,但绝对是一个善良的人。
既然是善良的人,自然对于和外甥女结婚这件事相当排斥,毕竟这个小姑娘,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和她结婚,至少在刘盈看来,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
但让他无奈的是,婚事是由母亲安排的,对此他无法拒绝,也没有能力拒绝。
不过,不能拒绝母亲,却有办法保护外甥女张嫣,而这个方法,就是不与她同床共枕,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良心上过得去。
因此,在刘盈和张嫣婚后,两个人并没有夫妻之实。
但吕后对此并不知情,由于当时她日渐苍老,很希望张嫣能生个儿子,这样皇位就可以继续留在刘盈一脉,但由于刘盈的拒绝,张嫣始终没有生下一个儿子。
无奈之下,吕后想了一个狠毒的主意,将刘盈与另一个妃子所生的儿子刘恭,偷偷抱到张嫣身边,同时又将刘恭的生母杀掉,做完这一切后,对外宣称,刘恭乃是张嫣所生。
而张嫣,就这么突如其来的多了一个”儿子“。
虽说知道这是假的,但张嫣也知道自己外祖母的脾气,因此,也就十分尽心地开始抚养刘恭,这一抚养不要紧,在不久后,张嫣因为刘恭地位再次得到提升。
公元前188年,年仅二十三岁的汉惠帝刘盈去世,在他死后,吕后随即立了被张嫣抚养的刘恭为帝,史称“汉前少帝”,而作为刘恭的”母亲“,张嫣则升级为了皇太后。
一个年龄只有十几岁,并且还是处子之身的皇太后,就这样诞生了。
张嫣的皇太后生涯,前后共坐了八年左右,在这期间,她虽说地位尊崇,但实际上也是十分苦闷。
苦闷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她从名分上来讲,已经是刘盈的未亡人,二来,她也是皇太后,因此,即使是汉朝在当时风气还算开放,允许女子再婚,但这些对于张嫣来说,形同虚设。
因此,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张嫣是如何度过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的是,这日子绝对不会快乐。
而在八年后,张嫣的人生,迎来了一次巨变。
公元前180年,掌控西汉大权十余年之久的吕后病逝,在她病逝前,为了防止她培养多年的吕家势力遭到屠戳,还做了相当严密的安排与部署。
不过,吕后部署的再严密,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在她病逝没多久,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果断发动了”诛吕“行动。
”诛吕“行动,过程十分的血腥,周勃等人为了彻底铲除吕家的所有势力,同时也是为了消除吕后的影响,几乎是将所有和吕家有关的人,全部屠杀掉。
其中,包括汉惠帝几个年幼的儿子,如前文提到的刘恭等尽皆被杀,另外还有所有吕家的亲属,同样也没有逃过被诛杀的命运。
也就是说,只要和吕后有一丁点关系的,全部在被诛杀的范围之内。
”诛吕“行动结束后,周勃等人经过商议,决定推举刘邦的另一个儿子代王刘恒为新的皇帝,最终,刘恒登基,即汉文帝。
而在刘恒登基前,他的王妃以及这个王妃所生的四个儿子,在一夜之间全部死亡。
关于刘恒的王妃以及四个儿子的死亡,后世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一个看法认为,这几个人的人,与当时的”诛吕“行动有很大的关系。
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根据部分史料记载,刘恒还是代王时,迎娶的王妃是吕后安排的,并且,这个王妃还是吕后的一个侄女,安排自己的侄女嫁给刘恒,更多的是吕后为了方便监视刘邦的几个儿子。
也正是因为这个王妃是吕后的侄女,因此才会在刘恒登基前,她和她的几个儿子,会”莫名其妙“的死去。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几个人的死,是刘恒向周勃等”功臣集团“纳的投名状。
当然,这些说法大部分出于猜测,并没有什么史料来证明是真的,但不管怎么说,在刘恒登基后,”诛吕“行动已经将吕家基本上一网打尽。
但这其中,吕后的外孙女张嫣,却成为了仅有的幸存者。
根据史料记载,在刘恒登基之后,张嫣确实受到了波及,皇太后是当不成了,她本人在名号废除之后,被安置在未央宫后面的一处极为幽静的院落里。
在这里,张嫣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汉文帝刘恒不仅没有降低对她的各方面待遇,反而对张嫣相当不错。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非常奇怪,为什么同样是吕后的亲戚,别的吕家人都被一一处死,但张嫣却能安然无恙,还享受着朝廷的供养呢?
实际上,张嫣之所以没有被诛杀,和她的身份有一定关系。
前文讲过,张嫣是刘邦的大闺女鲁元公主所生,这一点在当时世人皆尽知,除此之外,她还是汉惠帝的皇后,这个身份,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那么,如果要杀她,该用什么理由呢?
要知道,当初周勃杀汉惠帝的几个儿子时,用的理由是怀疑这几个孩子不是汉惠帝所生,因此为了皇室血脉的纯正,才将这几个孩子诛杀的。
但张嫣呢?鲁元公主的亲闺女,汉惠帝的正牌皇后,这可是如假包换的。
用张嫣是吕氏集团党羽这个理由吗?
显然不行,毕竟谁都知道,张嫣自打入宫后,就没有接触过什么政治上的事情,吕后也不可能让她接触,因此,这个理由就行不通。
也就是说,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讲,都没有杀张嫣的理由。
除了没有理由之外,留着张嫣,对刘恒大有好处,要知道,在刘恒登基前,他的王妃和几个儿子,可是死得莫名其妙,虽说没有人知道真正的死因,但是不免有人会对此猜测。
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也是为了树立自己仁义的名声,刘恒必须展现出自己作为仁君的一面。
既然要当仁君,那就要对一些人手下留情,但如果放过吕家的其他人,又害怕日后造成隐患,因此,在这个人选上,势必要慎之又慎。
而张嫣,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首先有一定的亲戚关系,其次张嫣的性格很好,不是那种工于心计的人,同时,她的名声在外,且地位崇高,留下她,所带来的影响也就相对更大。
最重要的是,留下张嫣,要比留下其他人更安全。
所以,张嫣就这样幸存了下来,从未央宫里搬到了北宫,在那个安静的院落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
公元前163年,张嫣去世,终年四十岁,汉文帝下令将她与汉惠帝刘盈合葬,并上谥号“孝惠皇后”。
而就在张嫣入殓下葬时,宫里为她净身换洗衣物的宫女们发现,“孝惠皇后”张嫣还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处子之身,此事传开后,臣民们都为张嫣的一生感到怜惜,而后世为了纪念这位特殊的皇后,纷纷为她立庙,并尊称其为”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