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没有读过大学,孤陋寡闻了一点,我这里都是听说的,去过的,凭借大家的口口传诵知道的,可能有疏漏的,请朋友们补充;
2、位于北京的北大红楼,又称为沙滩红楼、简称为红楼,始建于1916年,一直到1952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之一都是红楼,当年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传播民主科学思想、传播马列学说都在红楼进行过,红楼还是五四运动策源地,北面的广场是北大学子反帝爱国运动的集结地;
3、位于北京安德里北街21号的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的百日维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改成了兵营;该建筑的原样应该比现在要大许多的,现存的只有五栋二层楼房了,是由日本建筑师筑师真水英夫设计的,两栋主楼为仿欧的古典样式,是砖木结构、清水砖墙的;
4、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的现北京市鲁迅中学原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这是一处典型的欧式风格的建筑,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是前清御史黄瑞麟于公元1908年,也就是清光绪三十四年奏请设立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是在斗公府旧址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其教学楼面积为4300平方米,礼堂建筑面积为220平方米;民国成立后,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改建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并积极筹建女高师,1924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先生曾在此执教;
5、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园内的清华大学早期建筑。此建筑是1908年美国用庚子赔款建造的清华学堂,原名叫做游美学务处,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原有建筑主要有工字厅,为传统四合院式建筑;
6、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内前营门街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12年,是在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的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创办的,当时全国创办此类学校的仅有三所;清末废除科举后在这里设立了开封的第一所官办大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时,河南起义指挥部就设在此地;1925年,萧楚女曾在此进行革命活动,设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于此;1936年改为开封高级中学;
7、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占地面积近600亩,总建筑面积17579.46平方米,从学校大门向北至大礼堂构成一条南北长0.5公里的中轴线;建筑群以主体建筑居中,前门后堂,左右斋房,是典型的中国传统书院建筑布局;
8、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20号的天津南开学校旧址。总面积为952平方米,建于1906年,是当年南开学校的中心建筑,该建筑为二层的楼房,坡屋顶,外立面以青砖镶嵌红砖饰面;该旧址形体简单,但细节繁复,属于典型的古典风格,兼有罗马式设计又有中国民族装饰的特点;
9、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下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是近代中国大学建筑的典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是首批中国大学校园历史建筑群的代表;武大早期建筑的总面积在入选的三所代表性高校建筑群中居于首位;
10、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东侧的东北大学旧址。 东北大学旧址1923年筹建,1930年建成;东北大学旧址建筑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形式,主要建筑各具特色,保存完好,为近代优秀中西结合的建筑群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11、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的金陵大学旧址。该旧址上现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金陵大学以中国北方官式建筑风格为基调,旧址中央有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线,建筑物之间有按几何规则排列的绿地、广场,与美国的大学校园的建筑布局非常相似;
12、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现东南大学内的中央大学旧址。1922-1933年建成使用的,其前身是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名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1952年为南京工学院;原中央大学的保存建筑有体育馆、图书馆、江南院、金陵院、中大院、大礼堂、南校门、生物馆、科学馆、梅庵等。
13、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杭富路六和塔西侧的之江大学旧址。该旧址系美国长老总会创办的教会学校,现存有钟楼、主楼、图书馆、慎思堂、都克堂等历史建筑20余幢;整个校园的布局错落有致,与周围的空间融为一体,建筑格局解放后无多大变化,现为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教会大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