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有什么过节?

黎明刘德华颁奖典礼上PK,粉丝互喷。郭富城暗指张学友没有影帝;

四大天王其实不存在太大的过节,而是一种商业资源竞争。

比如说黎明和刘德华两人,就是竞争最大的两位。因为黎明和刘德华同属于偶像派,刘德华得益于出道早,有周润发扶持。而黎明胜在长得帅,长得高。黎明和刘德华的竞争是四大天王之中最为激烈的,常常有黎明的好友爆料说黎明亲自说过:”输谁也不能输给刘德华“,但这句话是否可信,还是一个问号,毕竟HK的八卦媒体,以无下限著称。

至于张学友,首先出道比刘德华晚,在歌唱事业不顺利的前提下,张学友也入军演绎圈,还一度和刘德华有合作,但效果并不是很好。以至于让郭富城在2007年获得影帝后公开质问张学友没有影帝,其中张学友在早期出道时有一段时间过于低迷酗酒,随即戒酒。

郭富城则是一个四个人里面最小的那个,早期郭富城的最大弊端是演技问题,常有媒体批评郭富城的演绎能力不够,身高也不够。尤其是将刘德华作为对比。后期唱片市场萎缩,郭富城则是几乎全职扎入演艺圈,成功斩获影帝,就开始稍微嘚瑟起来。在2007年香港星光大道按手印时,郭富城就提了一嘴说好像四大天王就张学友没有影帝。

总体上,四大天王之间并没有一个直接的过节,但是因为HK的市场就是只有这么大,同一批冒尖的顶流艺人之间必定是残酷的竞争关系。张学友也是在刘德华好黎明逐渐偏向影视之后,才慢慢杀出一条实力派歌手的道路,而且基于长相和性格,张学友和黎明、刘德华两人在娱乐上还是具有明显差距的。

以下就四人商业摩擦简单补充细节:

1:黎明和刘德华;

首先是出道最早的刘德华,1981年刘德华以一个出演影视剧的演员身份第一次登上荧幕,这部名为《彩云曲》的电影之中,刘德华第一次出道是一个配角身份。但是这部电影之中有曾志伟同样是配角。而在一年后,刘德华以无线电电视剧”第十期“的学院正式毕业,在师哥周润发的提携下,成功成为一名职业演员,投生影视业。

刚刚在第二年也就是1983年,刘德华直接以《神雕侠侣》的主角获得了62点的超高收视率,正式踏入一线演员的行列。随后从《神雕侠侣》到《鹿鼎记》刘德华是独占鳌头,好戏不断,当时的风头一时无两。注意,这个时候的刘德华是专职于影视行业。

直到1986年刘德华才开始学习声乐准备入场唱片业,令人敬佩的一点在于,刘德华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之中依旧没有落下影视工作,1988年刘德华成为四大天王之中第一个影帝《旺角卡门》的金龙奖最佳演员。直接奠定刘德华绝对的娱乐地位。

黎明,黎明的出道经历则是刚好在刘德华开始学习声乐的1986年开始。凭借一首《绝对空虚》获得“HK第五届新秀歌手”比赛的季军出道,这首歌的Live我看过,唔,怎么说。只能说黎明真的很帅,唱的嘛,你懂的。歌手比赛出道的黎明并未直接扎入唱片市场,而是因为完美的身高和相貌进入了演员行列。

在TVB拍摄的《晋文公传奇》中,不太熟悉人情世故的黎明因为海外的生活习惯导致屡屡迟到,而且经常把车开入剧组等举动,彻底惹怒了导演,此次拍摄完毕后,直接导致黎明被雪藏。黎明不得以千万TW寻觅机会。

你看,刘德华获得金龙奖影帝的时候,黎明还在求职,这种地位悬殊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儿。最终在1990年的时候,黎明和刘德华终于迎来了竞争。

1990年,黎明推出个人首张粤语专辑《相逢在雨中》,正式入驻HK粤语唱片市场,黎明凭借该专辑获得第13届HK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银奖、HK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新人金奖。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奖的最佳男歌手都是刘德华。这就是刘德华和黎明的竞争起点。

同年,黎明在影视上以《人在边缘》之中的完美形象开始获得大量师奶粉丝,如此黎明和刘德华开始了在歌坛和影视上的较量。但是因为刘德华声望累计已久,黎明在影视上更本不是刘德华的对手,而相反的唱片市场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就出现了一下这一幕:

1990年最佳男歌手刘德华;

1991年最佳男歌手刘德华;

1992年最佳男歌手刘德华;

1993年最佳男歌手黎明;

1994年最佳男歌手刘德华;

1995年最佳男歌手黎明;

1996年最佳男歌手张学友;

1997年最佳男歌手郭富城;

是的,从1992年以黎明的大量师奶粉丝作为基础,四大天王的概念从黎明这里开始诞生,随即席卷商业市场。张学友和郭富城两人也正是登上历史舞台。

而在1990-1995这五年之中,黎明和刘德华几乎是场场颁奖都会相遇,两人你唱一首我唱一首,你拿一个奖,我拿一个。摩擦自然存在。也传出了“黎明不服刘德华”的言论。

2:张学友和刘德华;

张学友则是比刘德华出道慢,比黎明出道早。1984年,还是一名机场小职员的张学友,加入另一个业余歌唱比赛,以第一名正式出道。当时的张学友唱还是不错的,具有一点美声腔的基础,整体的胸声厚度也很好,和其他的业余歌手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但是在1987年张学友迎来了事业低谷,他的唱片销量从10万张,20万张开始急速下跌,当时称霸歌坛的还是谭咏麟和张国荣。事业低谷的张学友开始了酗酒,直言生活无望。

在这样的生活之中,张学友开始尝试影视破土。到了1988年,刘德华和张学友迎来了合作,是的正是那部让刘德华获得金龙奖影帝的《旺角卡门》让张学友和刘德华同时迎来了事业新巅峰。张学友的这一次影视尝试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和人气,张学友推出的专辑开始具有一点活力。

所以张学友和刘德华早期并没有太多的过节,而是一个双赢的情况。

3:郭富城

郭富城因为市场不同,以TW市场为主,所以实际上和刘德华、黎明、张学友早期没有太多的冲突,但是当刘德华和张学友强势开发国语专辑之后,郭富城直接丧失了唱片销售能力。所以实际上四大天王之中郭富城的商业能力是最弱的。

无奈之下,花钱大手大脚的郭富城开始进军影视,但是一直被诟病演技过差。直到郭富城拿到了他人生之中的第一个影帝,那是2006年的《父子》。结果呢,被诟病多年的郭富城成功在影视上获得了一定的逆袭,而这个时候实际上四大天王都丧失了音乐市场能力,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等专业音乐制作人崛起。

郭富城扬眉吐气一把,在2007年的星光大道按手印时,说了句“学友哥好像没有影帝”,然后被主持人怼了回去,说张学友有一个印度影帝。


总体上,四大天王并没有想象之中有什么过节,只是一些基于商业价值的小摩擦而已。而且这种摩擦随着他们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都不存在任何的心理芥蒂。

以黎明为例,在1999年黎明就退出了所有的颁奖典礼,转入幕后音乐制作和影视,黎明退出颁奖典礼的这一个事件也标志四大天王的时代实际上已经结束了。后续的四大天王就是一个习惯性的表达,和怀旧情绪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