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华妃为什么偏爱自己的小厨房,而嫌弃御膳房的吃食?

《甄嬛传》中的华妃,有很强的个性,这个女人的身上有着嚣张与跋扈的一面。

一个嚣张跋扈的女人,最喜欢做什么?这样的女人,最喜欢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最愿意彰显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

千万别小瞧这个小厨房,这代表着一个妃子特别的地位;同时也代表着皇帝给了这个妃子无上的恩宠。

一.华妃在用小厨房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后宫中,不是每一个女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小厨房。

小厨房意味着什么?小厨房的存在,就意味着这个地方要用明火。

而众所周知,无论任何朝代所兴建的宫殿,主体都是木质结构。

这意味着什么?

木材是易燃物,如果遇到明火,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火灾。

依照古代的技术状态,就算是皇宫内部发生火灾,扑救的过程也异常缓慢,损失会非常巨大。

这就意味着,皇帝不会给每一个嫔妃都被小厨房,有小厨房的嫔妃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可实实在在的生活必须要有烟火气,只要有厨房的存在,就必须用明火。

后宫中不仅有皇帝和皇帝的众多嫔妃,还有在后宫中工作的数以千计的嬷嬷、宫女、太监。

这些人都要吃饭,筹备数千人的饮食,请注意,筹备这些人的饭食。并不在同一个地方。

为宫女、太监提供膳食的膳房在宫外,这些人地位卑微,能不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全看自己在宫中混到的位置了。

一些低等级的嫔妃,恐怕也吃不上什么好的。甄嬛在失宠的时候,太监给甄嬛宫中送来的吃食,必然是馊的。

而嫔妃敢嫌弃这些吃食吗?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在古代的皇宫里,在皇权的压迫下,皇帝对嫔妃,赏是赏,罚也是赏,嫔妃都是要谢恩的。

敢公开嫌弃御膳房的吃食不好,这样的嫔妃绝对称得上是恃宠而骄。

御膳房做的东西好吃吗?答案真的不一定好吃

末代皇帝溥仪,对御膳房吃食的评论是这样的:

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这种话,在后宫中正常的情况下没有人敢说。如果谁说了这种话,万一被有心人听去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一番;

谁说了这种话,万一惹得皇帝雷霆震怒,大不敬的帽子就扣在那个人的头上。

等待那位嫔妃的后果,只怕就是降职、降薪、失宠,然后墙倒众人推,只怕还要牵连家人……

华妃敢公开做出这样的表态,更多的是向众人宣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只有她才得到了皇帝的无上恩宠;只有她才可以同皇帝如家人般地对话,不用顾及君臣之礼。

当时华妃那种自负自夸的小女人心思非常明确,她连御膳房的吃食都敢嫌弃,还有什么是她得不到的!

小厨房不仅象征着恩宠,还象征着信任,这都是华妃与众不同的地方。

二.帝王多疑,信任不易

皇帝是九五之尊,占到了皇权的顶尖,当一个人得到了这样的地位后,必然生怕有人觊觎他的地位。

皇帝在饮食、医药方面,都会加倍小心。

皇帝吃饭的规矩太多了,每个菜肴都要留档案备查;用膳之前要有太监试毒,太监品尝无事之后,皇帝才会用膳。

这是《宫女谈往录》中,对慈禧太后用膳的描述:

老太后用眼瞧哪个菜,就往上挪哪碗菜。也许你挪的菜她不吃,那没关系,再重新挪,但千万不许问,更不许自献殷勤……这就叫侍膳不劝膳。

①慈禧太后的用膳心理,同皇帝的用膳心理会是相同的。

皇帝自幼受到的教育,是不准任何人揣摩他的心思;更不允许任何人了解他的喜好。

皇帝就是要保证这种神秘感和威严感,同时这也是对所有人的戒心。

②皇帝会对所有人都保持戒心,他不准任何人去窥探他爱吃什么,想吃什么。

万一有人利用了皇帝的心理,在食物中下毒,对皇帝来说,就意味着巨大的危险。

皇帝用膳所谓事不过三,每道菜肴只能吃两口。这就可以避免其他人摸清皇帝的喜好,也可以避免皇帝受到伤害。

这是宫廷中的正经规矩!

皇帝只要到华妃宫中的时候,这条规矩就不适用了。

其实皇帝,也未必喜欢每天都被规矩拘束着。当皇帝在皇后宫中用膳时,喝了两碗鸭子汤后想要添第三碗时,皇后就用祖宗的规矩,事不过三来劝阻皇帝。

此时看皇帝的反应,皇帝对皇后颇为不满,没有给皇后留一丝面子,直接去了华妃处。

站在皇后的角度,这个女人是皇后是后宫之尊,就必然要用后宫的法度来劝阻皇帝。

若是论是非对错,那一刻的皇后完全没有做错。

可是从人情的角度呢?皇帝在嫔妃处的时候,更多的心理期待是无拘无束和放松。

哪个嫔妃更能让皇帝觉得没有拘束,皇帝就会愿意多留在哪个嫔妃的身边,而华妃呢?

华妃就正好抓住了皇帝的心理,御膳房的吃食必然是最全最好的。

现在就引用一段《宫女谈往录》中,所描述的慈禧太后早餐的菜单:

寿膳房要敬早膳,有各种粥,如稻米粥,有玉田红稻米、江南的香糯米、薏仁米等,也有八宝莲子粥;有各种的茶汤,如杏仁茶、鲜豆浆、牛骨髓茶汤等。用大提盒盖好,外罩黄云龙套,俗称包袱。

当皇帝面对这样的菜食时,还会有什么不满吗?

作为普通的读者,当然会觉得这样一份豪华的菜单当然无可挑剔。

可皇帝不然,皇帝每天都会过这样的日子,这些吃食对皇帝来说可能吃腻了。

皇帝最想要的是什么?皇帝最想要的,是他可以自由做主他这一顿吃什么。

而在后宫规矩的约束下,在御膳房运转的规矩约束下,皇帝没有点菜的资格。

而在嫔妃的小厨房中,似乎可以给皇帝的规矩开一个口子。

皇帝想吃什么,华妃就安排小厨房给皇帝做什么,这会使得华妃更能留住皇帝的心。

此时,便能彰显华妃的独特地位,更是彰显了皇帝对华妃的信任。

嫔妃运营宫内的小厨房,用的是自己的份例。皇后不敢嫌弃御膳房,女主甄嬛也不敢嫌弃御膳房,为什么?

因为皇后和女主,只能偶尔为皇帝备膳食、备点心,若是天天为皇帝备膳,这一项费用她们出不起!

皇后和女主都付不起的费用,其他嫔妃更是支付不起。

而华妃不一样,华妃背后有母家手握重兵的哥哥支持,这个女人敢花钱如流水,她敢夸下这个海口每天为皇帝备膳食。

华妃的这份经济实力,无人敢比。

华妃这个女人其实很蠢脑子不够用,从她敢嫌弃御膳房的膳食开始,宫中的那些千年狐狸,早就能发现她的宫中份例银完全不足以支撑这些花销。

那么这些钱是从哪儿来的?这些钱必然来自华妃的母家,而单凭华妃母家的正经收入,也无法支撑这么大的开销。

那么这些钱是从哪儿来的?

嚣张跋扈的华妃,在不经意之间,就为自己的母家,在皇帝面前上了眼药。

等到皇帝利用完华妃的哥哥,等到皇帝对华妃的哥哥狡兔死走狗烹的那一天,大臣们上折子指岀华妃的哥哥贪婪无度,这件事情,皇帝不用调查都会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