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朱棣登基时42岁,这个年龄放在现代那是正值壮年,虽然说不如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但身体机能也依然保持得比较好。

然而,坐拥后宫三千的朱棣,却为什么再也生不出一男半女呢?

中国古代史书一直以来对帝王宫闱之事讳莫如深,从中难以找到答案,然而朱棣后宫的一个朝鲜妃子却说出了永乐皇帝的难言之隐。

朱棣的生育能力没问题

朱棣的原配妻子徐夫人是明朝开国将军徐达的大女儿,12岁便进入燕王府中服侍朱棣,和朱棣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朱棣18岁时,和徐夫人有了第一个孩子,也就是老大朱高炽;21岁时生了老二朱高煦;23岁时生了老三朱高燧。

这三个儿子都是徐夫人所生,除了三个儿子外,徐夫人还生了四个女儿。

在不到十年时间里,朱棣和徐夫人连续生了三男四女,几乎是一个接一个。

由此可见,朱棣的生育能力不仅没有问题,而且命中率还比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十年间,朱棣除了和徐夫人造小人外,没有一个庶出的孩子。

考虑到朱棣的生育能力比较高,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除了徐夫人外,他没有碰过其他女人。

像朱棣这样镇守一方的藩王,要钱有钱,有权有钱,身边莺莺燕燕肯定多得数不过来,但是他却能做到路边的野花不去采,实属难得。

有人觉得这是因为朱棣对徐夫人用情专一,有的人则认为朱棣是惧怕老丈人徐达,不敢乱来。不过,这与问题无关,不做过多深究。

朱棣其实在28岁时就丧失了生育能力?

朱棣和徐夫人生了三男四女,老丈人徐达死后,朱棣才稍微敢放纵一下自己,又生了两个庶出,这个生育水平也算不弱了。

然而,奇怪的是,自从1386年朱棣最小的女儿常宁公主出生后,他就没有再生育过。

要知道,此时朱棣才28岁,正是身强力壮之时,为什么突然就不生了呢?

难道是他有着超前思维,搞计划生育为大明朝节省开支?当然不是,那是为什么呢?

据《明实录》记载,朱棣28岁那年生过一场大病。

朱棣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吃生芹。一天,朱棣突然腹部肿,疼痛难忍,府中急忙令太医戴元礼赶来为他看病。

戴元礼给朱棣把了脉后,开了一剂药方,朱棣服用后腹中之物暴下,竟然是一些蠕动的小虫子。这些虫子很有可能就是朱棣吃生芹感染的寄生虫。

在医学界生芹有杀精的说法,朱棣28岁后便不育可能与此有很大关系。

这听上去似乎是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在朝鲜人写的史书《朝鲜李朝实录》中,朱棣身边的一位宫女却说出了朱棣不能生育的真相–阳痿。

《朝鲜李朝实录》中说道:

“后贾吕与宫人鱼氏私宦者,帝颇觉,然宠二人不发。二人自惧缢死。帝怒事起贾吕,鞫贾吕侍婢, 皆诬服,云欲行弑逆。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 皆亲临剐之。或有面诟帝曰: ‘自家衰阳,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

这段话的意思是:朱棣发现宫人贾吕(即商人的女儿吕氏)、鱼氏与宦官对食(不知道对食什么意思的自行百度),但因为宠爱二人而没有揭发。但是,吕氏、鱼氏在发现朱棣知晓对食一事后,畏罪自杀。朱棣很恼怒,认为吕氏是导致这起宫廷丑闻的罪魁祸首,于是把吕氏的侍婢都抓起来拷打审讯。最后侍婢屈打成招,所有人都被迫承认意图谋逆。因这件事而连坐的人多达两千八百人,朱棣亲自监督每个人受凌迟之刑。一个宫女当面辱骂朱棣:“你自己阳痿,所以我才去找年轻宦官,我有什么错!

不过,这件事是朝鲜人记载的,明朝正史中都没有相关记录。而且仔细推敲,不难发现漏洞百出。

首先,历史上常说的后宫佳丽三千其实说的是后宫宫女,而且很多时候并没有这么多,比如清朝康乾时期,有宫女三千多人,而光绪时期仅有一千九百余人。朱棣一下连坐两千八百人,几乎把后宫宫女都处死了,想想也不太可能。

其次,朱棣到底是有多闲,才会一个个去监督这些宫女的凌迟之行。

朝鲜人这样记载,估计主要是想突出朱棣的残暴和无能,从而表现出朝鲜妇女不畏强权的精神。

但是,朱棣虽然政治手段狠辣,但并不代表他是一个残暴之人,相反,他还是一个很念旧情的人。

上文说过的戴元礼,因为给朱棣治过病,朱棣就很感激他。朱棣临终前,特意把戴元礼叫到病床前说道:

“汝仁义人也,事无预汝,无恐。”

就是告诉戴远礼,我知道你是一个仁义之人,这些政治斗争和你没关系,你不要害怕。

因此,朝鲜人的记载可信度不高!

朱棣不能生育的真实原因

其实,真正要想搞清楚朱棣为什么28岁之后就没有再生育了,还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做解释。朱棣不能生育的真实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 1 忙着打仗、篡权,压力大
  • 朱棣20岁时来到北平就藩,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征讨北元残余势力的军事活动。他曾两次率师北征,招降蒙古乃儿不花,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战果丰盛。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挑选高僧陪同诸王诵经祈福,就在这时,22岁的朱棣认识了道衍和尚,即姚广孝。

    姚广孝可不是一个一心吃斋念佛的人,相反,他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渴望。朱棣和姚广孝相识后,两人一拍即合,经常密谋篡权的事情。

    本来,朱棣排行老四,上面还有三个兄长,尤其是大哥朱标,是朱元璋钦定的太子,无论能力、资质还是威望,那都是众望所归,朱棣想要挖墙脚难度可太高了。

    然而,有时候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吊诡,在朱棣32岁时,大哥朱标突然去世,之后二哥秦王朱樉、三哥晋王朱枫也相继去世。

    命运一下子把机会推到了他面前,朱棣当然也不客气,他果断地抓住了机会,正式谋划篡位。

    然而,朱允炆也不是一个善茬,他对那些手握兵权的叔叔一百个不放心,一登基就着手削藩。

    此时朱棣羽翼未丰,为了证明自己对侄子没有威胁,他什么方法都用上了。

    朱棣甚至有四年时间用来装疯卖傻,大热天裹着个棉袄满大街晃,跑到猪圈里和猪抢吃的,把事情做绝了,让朱允炆想杀他都找不到理由。

    在这种环境下,朱棣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活下去,更没有心思去想男女之事了。

    况且,万一要生出个孩子,那朱棣的装疯卖傻岂不是立马露馅了。这就能解释朱棣在当皇帝之前十年的时间里,为什么没有生育。

  • 2 工作太忙没时间
  • 42岁时朱棣已经扫清了所有的阻碍,成功坐上了皇位。按理说这时候已经没有压力了,也不必为生存而担忧,为何在生育方面还是没有起色呢?

    其实,对于朱棣来说,登基后他的压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大了。

    首先,朱棣心中一直有一个心结,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南京攻破时,朱允炆生死未知,不知去向,为了找到朱允炆,朱棣可谓是用尽了手段,甚至郑和数次下西洋,主要目的就是寻找朱允炆。

    朱允炆一日找不到,朱棣这皇位一日就坐得不踏实,心里的压力就一日卸下。

    直到1423年,朱棣才给靖难余党平反,并且放开了对建文帝的言论。有历史学家认为朱棣这个举措,表明在这一年他找到了建文帝,或者建文帝明确表示了甘愿让国。

    然而此时离朱棣去世仅剩不到一年了,也就是说,朱棣在位的22年里,被建文帝的行踪困扰了21年。

    朱棣知道他得位不正,为了这个皇位他杀了多少人,其中又有多少是他的至亲之人,说他心里没有一点愧疚那是假的。

    也许,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也为了缓解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治国理政上了。

    朱棣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在历代帝王中几乎是无有相匹者。

    据史料记载,朱棣在位22年间,竟然有12个生日是在出征和巡战中度过的。即使在宫中,他的工作行程也是排得满满当当。

    他每天晚上都要批阅奏章到很晚,有时候睡到半夜,想起什么事没做,又爬起来布置,往往是彻夜未眠。凌晨四更(大约凌晨两到三点之间)就要起来,考虑今天早朝要处理的事情,上朝就可以落实下去。

    自登基后天天如此,周而复始,没有一丝空隙。对朱棣来说,996都是福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男人天天这么干,可想而知他哪有多余的精力去宠幸后宫。

  • 3 连年征战把身体搞垮了
  • 在历代帝王里,朱棣可称得上是一位马背上的皇帝。

    做藩王时,就经常带兵出征,和蒙古人干仗。起兵后更不用说,靖难之役打了几年,每每打仗朱棣都是身先士卒。

    即使当上皇帝后,朱棣那颗雄心依然没有平息,五次亲征漠北,一出征便是大半年。可以说,他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军旅中度过的。

    长年征战骑马,很容易造成一些男性疾病,比如前列腺炎、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等,因为这些疾病使得朱棣丧失了生育功能,也是有可能的。

  • 4 老朱家这方面基因问题
  • 纵观明朝历代皇帝,40岁以后还能生育子嗣的,仅有朱元璋一人而已,越往后生育能力越差,很多干脆就无后了。因此,在这方面,老朱家的基因多少有点问题。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不管朱棣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生育,这并不妨碍他创下丰功伟绩的事业,成为一个伟大的皇帝。对此,大家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