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退休后千万不要回乡下老家生活?

我退休已经五年了,一直以来我就想过一段田园生活,到乡下养老,不一定住一辈子。那只是一个埋在心底的夙愿,从大学时读海子的诗开始撒下的种子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老伴说,辛苦了一辈子,就这点愿望一定满足你。

可是现实的问题是,我没有老家,老家早些年拆迁,早已变成了高楼大厦,没有了田园的影子,就连熟悉的乡亲也不知道四散去了何方。

老伴说,去我老家吧。听他这么说,我乐了,他父母我公公婆婆都是城里干部,少小离家老大没回,哪里有老家可言?

几个月后,老伴拉着我来到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真的不错。山不高不多,远处几个低矮的各自独立的山头,也是郁郁葱葱。水是一大片山间水面,算不上烟波浩渺,也是一望无际。老伴告诉我,这是一座受保护的水库。

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

有人迎接,老伴告诉我,这是大哥,大堂哥。我嫁进李家几十年,第一次见到他。他比我老伴年长一岁,按照老伴的说法,这位大哥的爷爷跟老伴的爷爷是亲兄弟。我反正是糊涂了,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关系,总之时很远的亲戚关系就是了,算同族吧。

大哥把我们领到一处独立的小院落里,推开门,院子不小,因为长期没有人住,显得破败,

大哥说:房子需要维修才能住,我来维修吧,说说你们的要求。

老伴说:“不用不用,我们自己来,到时候你帮我们找找工匠就行了。”

说到房租,大哥说:“啥房租不房租的,都是亲戚,你们就来住吧,不要提房租了。”

老伴说,“村里肯定有出租房屋的,你去问问价格,咱们按照正常规矩办,你不用客气,我们交个租金,住的才踏实。”

后来我们用每年10000的价格,租了五年。合同签了,五年的房租一次性付清,使用权归我们了。

然后我们用半年时间对房屋进行了维修改造,解决了卫生间,厨房的问题。院子里也进行了规划,可以种花种菜养鸡养鸭。

改造房屋前前后后花了六万多,又添了四万多的家具日用。大哥看到我们把房子整治一新,也特别高兴。

开始我们跟大哥一家关系还好,可是两年以后,村子里来租房的人多了起来,房租有所上涨,大嫂就开始不高兴了,觉得当初我们一次性跟他们签五年合同,一次性给了他们50000共五年的租金,他们吃亏了,后悔了。

大哥嘴上没有说什么,可是大嫂提起这个话题他也部制止。显然他们的想法应该是一致的。

我跟老伴提议是不是给他们补一点租金,老伴是一个选择性很强的人,他说:“当初租金一次性付清了,合同也签了,变来变去合适?”他坚持不给。

其实也没涨多少钱,一年也就涨了2000,三年也就6000块钱,正好这年年底,大哥孙子娶媳妇,我们以随礼的方式交了10000的份子钱,大嫂心里的劲头才算过去。

最近这两年,每次村里房价有上涨的,哪怕涨三百五百,大嫂都不高兴一次,只有拿到钱她才放晴。

我跟老伴住在这个房子里的感觉越来越差劲。

另外发生的一件事儿也让我开始怀疑自己到老家养老的决定是否正确。

去年夏天,半夜老伴的冠心病犯病了,虽然家里也有救心丸和硝酸甘油,吃了以后没有多少缓解,我特别着急,我想把他送进医院,可是这里离乡镇卫生院也有几十里的山路,外面下着大雨,山路难行。无奈之下,给大哥打了电话,大哥过来看了看,就出去找村医,一个多小时后村医才来,他也看不出个所以然,让我们送镇里卫生院。

我不会开车,平时都是老伴开车我坐车,这大雨泡天的,上哪里去找车?打120,村医告诉我卫生院没有,最后他说:“我儿子有一辆小货车,可以把你们送过去,不过这大雨这山路,价钱得贵一点,1000,你们肯花钱,我就叫我儿子过来送你们。”

我们别无选择。到了卫生院大夫说需要安装支架,他们做不了,需要天亮去县医院去做。只给做了个心电图,挂了水,吃了药。

第二天天亮,我们就起身回了北京。

我们的医保在北京,老伴住了院,做完造影以后,发现一支血管堵了66%,不用做支架,我们也就放心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病也一个个找上了门,乡下的医疗条件真的没有办法跟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相比,更何况我们的医保还不在这里。

我们的经验证明,回老家养老,面对的现实问题很多,不是简单的如何种菜种花养鸡养鸭,还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儿。

今年是我们回老家租房养老的第五年,合同马上到期了,我们还在纠结要不要续租,继续住下去。

大嫂一直在问,也有意无意的透露出房租要涨了,每年20000,而且他们只愿意一年一签合同了。

结束语:

有些事情,不亲身经历,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回到老家乡下养老,确实能给我们梦想的田园生活,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到带着泥土香的粮食,但是人活着,不仅仅需要这些,这里也是一个社会,一个江湖,江湖上的人际关系可能比城市里更复杂。

我们老了,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喜欢简单的人际关系不是吗?

下乡之前,多考察,多体验吧。